中国企业500强的短板:大而不强
2008中国企业500强在银川发布结果表明,中国企业500强整体实力明显提高,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但其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仅相当于2008世界企业500强的12.67%、11.85%和7.79%,还需要在研发投入、国际化经营和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提高。(9月1日新华)近几年来,中国企业500强总体规模不断扩张,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正在缩小,这是不可否认的。数字似乎很让人欢喜,但中国企业500强真的可以与世界500强比肩了吗?回答是否定的。由中国企联主办中国500强,尽管采用了世界通行的“营业收入额”指标来排列,然而,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的差异仍十分明显。究其原因,是中国500强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变化不大,国有企业继续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控制了对国民经济整体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如果拿世界500强作为参照,世界企业500强排头兵都是竞争性行业的企业,而我国位于前10名的不但都是国有特大型企业,而且分属石油、电力、电信、银行、保险等垄断性和特殊性行业。今年7月,由英国《金融时报》出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埃克森美孚虽稳居第一,但最大赢家却是中国,入榜企业从2007年8家一跃增至25家,而且大部分原来入榜的中国企业排名也有所上升。其中,世界前10名的企业,中国占了3席,中石油还升到第2位,将通用电气挤至第3位。不过,中石油的销售收入却只接近于BP、埃克森美孚这些跨国石油巨头的1/3,实力相差的程度实在不堪全球五百强排名第二的荣誉。有分析认为,一个全球性企业必须具备全球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对市场的深入理解,以及全球的业务络和持久的竞争力,并在全球竞争的行业价值链中能够获取收益。如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所谓“全球500强企业”甚至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的份额和收入,那么,它们的“强”无疑是个虚名。应该说,中国迄今还没有一家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王基铭指出,中国企业500强针对本土市场的创新不足,研发投入水平与世界级大企业相差很大,跨国经营的能力更显薄弱,供应链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这使得中国企业追赶世界级大企业仍要花费很长时间。”看一下中国企业500强的统计,能进入前15位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资源垄断型企业,其中包括牌照资源、号码资源这些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垄断。因此,资源垄断是中国企业目前进入500强行列的最重要因素。这几年,石油暴涨,资源紧缺,拥有资源的开采与分配权就相当于坐拥金山。例如在垄断油源进口的同时还垄断着国内市场的成品油供应,中石油“暴富”的缘由可想而知。然而,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依赖*府力量的惯性作用还在持续,与主要靠市场打造的世界企业500强排头兵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差距。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中国500强的70%。而发达国家的世界500强则主要以私营企业(非国有企业)为主体。这一差异的结果在于:中国500强的国企主要是依靠庞大的财*资金堆积做大,不同于私营企业做大做强的自然演进模式。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国有大型大企业总能轻松获利,其改革的内在动力从何而来?还有什么比保住自己的垄断地位更重要的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第一,我们的资源垄断拼不过别人的核心技术;第二,我们的成本优势拼不过别人的品牌优势;第三,我们的生产能力拼不过别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企业500强的短板在于大而不强。企业500强它只不过是一种排名、排序,不是一种评比,对排序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目的是引导中国的企业做大做强。至于行*性垄断对落后的保护,在当前全球竞争的环境下,则不利于提升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借助但不依赖*府的帮助,主动跨国出击,获得有份量的海外市场份额并同时从中盈利,打造一流竞争力的世界级跨国公司才是中国500强应该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