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这张方子不止用于感冒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治不好的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自从“复方”这种药物搭配方式出现之后千百年行之有效的方子人们主推的还是“经方”,也就是《伤寒论》中出现的方剂,也诞生了一批追随者,称为“经方学派”,这点在我们老百姓生活当中也是常见的,医院也会开设“经方门诊”。

这时候也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其中的方剂依然行之有效?甚至在日本出现了工业化生产的“汉方药”,都不会对其进行加减,依旧保持市场活力,这就又回到了第一点上,说明其依旧有效,也因此看出,经方用方之严谨,背后蕴含大道至深。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作为经方中的第一方,原本为伤寒表虚所创立,为何却衍生了众多方剂,不止于“表”。

这张方剂名为“桂枝,汤”,其中原方换算过来为:

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

在这里先谈一下结论,桂枝,汤原本可用于“太阳表虚证”当中,比姜汤适用证要重,比之后要说的麻*,汤较轻,要弄懂桂枝汤的道理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伤寒论》中所说的“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

在原文中记载:“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太阳病的总纲,其中包含了太阳中风(太阳表虚)、太阳伤寒(太阳表实)、太阳温病的共同特征,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脉浮,是因为人初受到风寒所激,肌表的血运不畅,毛孔括约肌痉挛而出现半开合或关闭的情况,心脏奋发使得血运加速想解除肌表血运行不畅的证候,所以脉象会增大呈现“浮”的状态;而头项痛是因为心脏奋发使血运加速,如果不能自行解除这种表证,就会出现全身,尤其头部充血但依旧不能畅通的状态,疼痛也就产生了。

而说到“恶寒”,也就是怕冷的现象,就必须说一下“三焦”,人之胃肠与皮肤之间的连接枢纽叫做“三焦”,饮食入肠胃之后,营养津液、水液等会被吸入三焦,输送到全身各处,靠近皮肤的三焦部分为“腠理”,水道中的代谢产物通过腠理送至毛孔,排出体外就是我们所说的汗液,所以,当人体血行不畅、胃肠虚寒的时候,送到身体各处的津液水分、营养等水分均低,温度不足,所以常常感到怕冷、怕风,严重的甚至夏日而以头巾裹头。

而三焦中的津液水分温度偏低,冷便会生水浊,人体机能奋起抵抗,想要将之排出体外,便是“清涕”,从食道、气管溢出的便是稀痰,循经上冲于肺就会咳嗽,所以感冒者常常鼻流清涕且咳嗽。

这时候,桂枝汤的适应症也就是对应上方病症,内则血运不畅兼有胃肠虚寒,(当然重点还是在胃,只是影响到肠,所以成为胃肠),而外则皮肤毛孔受寒,肌表血运不畅,毛孔括约肌痉挛而半开合,这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胃肠型感冒”。

桂枝汤还可以用于什么?

当明确这一点之后,只要是血运不畅、胃肠虚寒引起的病症我们都可以破格使用桂枝汤来加减治疗,这里也列举一下:

1、人体胃肠虚寒之人,多肌表血运不畅导致皮肤毛孔松弛,所以热食、热饮、稍微运动之后就会大汗淋漓,这时不能因为汗多而误认为是胃热汗出,尤其在临床上,暑月易汗易感冒者,多为胃肠虚寒之人,这时候可以使用桂枝汤加减*芪、防风等固表之品解肌调和。

2、而血虚也能引起发热,这种发热需要和肌表血瘀发热区别开来,血虚发热多见于夜间,这是由气血不和所导致的,可能会兼有一些瘀滞,但没有很重,所以这时候就可以加减茯苓、丹皮等药材合为“桂枝茯,苓丸”来活血补血、凉血祛瘀;而如果是受惊所导致,或者兼有水运不畅,不能濡养神经者,还可以加入龙骨、牡蛎等药材合成“桂枝龙骨牡蛎汤”来治疗。

3、甚至还有因胃肠虚寒导致“矢气”进入血脉(尤其是动脉)所导致的气上冲胸等“奔豚”证候的,可以重用桂枝,组成“桂枝加,桂汤”或合“奔豚,散”来治疗,数不胜数。

这便是为什么桂枝,汤作为感冒的第一方却化生出这么多用法的原因,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分享给更多人观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