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几天的绵绵秋雨,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不同地理位置、纬度差异使各地气候显示不一,南方秋高气爽温度适宜,北方寒冷萧瑟已入初冬,寒风凛凛,一路由北往南,渐入冬境。
霜降时节
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民间有谚语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霜降养生“三板斧”
重养胃
受到寒冷空气的影响,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会被骤降的气温所打乱,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会增多,胃肠负担重,容易诱发胃病。所以,霜降期间当注重胃肠养护,切记防寒保暖、饮食有度、避免疲劳。
重养肺
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仍以燥气当令,而干燥的气候环境很容易消耗人体的津液,如不及时化解,常会出现口舌干燥、便秘等症状。霜降属秋末时节,此时五脏属肺,肺主一身之气,要防治干燥症状,关键在于养肺润燥。
重滋补
霜降作为秋季进入冬季的一个过渡节气,是我国秋季中最寒凉的一个节气。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冬补”更重要。这是因为,秋补是“打底补”,相当于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冬补才会有意义。
霜降养生
饮食以清补为主
霜降过后,身体易出现腹泻、感冒、咳嗽等,需进补调养,但这时又未到寒冷程度,因此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
鼻塞咳嗽,建议多吃些南瓜。南瓜富含胡萝卜素,它在人体中会转化成维生素A,有保护呼吸道和上呼吸道黏膜的作用。
秋季易腹泻,但大多不是细菌感染所致。霜降前后还易感冒,且多属于胃肠型感冒,此类腹泻或伴有发烧的胃肠型感冒,用藿香正气水效果往往较好。
注意室内养生
保持一定的适宜温度。18~23℃,千万不能太热了,越热湿气越蒸发,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很大,也容易感冒。
在干燥情况下病毒细菌更容易繁殖,所以要保持保湿或使用加湿器,放一盆水在卧室,还有用湿拖把拖一拖。
室内门窗禁闭6个小时,氧气下降20%。所以早晚要开窗通风15分钟,氧气充足、新鲜空气进来了,降低病毒细菌的密度也就是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
防燥郁防贼风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鼻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葡萄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
虽然不同地域气候相差很大
但是秋末降冷是不变的
天凉好个秋
云尚小编希望大家在欣赏秋日美景的同时
注意防寒保暖,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