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1日,世卫组织表示目前全球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92例猴痘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并称猴痘病*已发生人际传播。随着监测范围扩大,世卫组织预测,全球猴痘病例可能进一步增加。
多国相继报告发现猴痘确诊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21日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称,鉴于目前已在多个未流行猴痘病*的国家发现病例,未来有可能在这些国家及其他国家发现更多病例,猴痘病*将进一步传播。
数据显示,5月13日以来,世卫组织3个地区办事处的12个未流行猴痘病*的国家已报告了92例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迄今还没有死亡病例。其中,确诊和疑似病例主要来自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其余分布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和美国。
世卫组织称,这些病例并无明确的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且主要但不限于发现在男男性行为者中。证据表明,感染风险最高的是在猴痘患者出现症状后与他们有过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
电子显微镜图像下成熟的猴痘病*(左)和未成熟病*粒子(右)世卫组织:猴痘病*已发生人际传播
当地时间21日,世卫组织指出,现有信息显示,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
通常,猴痘病*的人际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猴痘病*还可经由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猴痘到底是什么?猴痘是由于猴痘病*感染造成的疾病。猴痘病*是天花病*的近亲,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虽然称为猴痘病*,它并不只存在于猴子中,主要通过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等各种野生动物传播给人,但是在人类之间也可以进行二次传播。猴痘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猴痘的潜伏期可达到5~21天,在这段时间里,患者并无症状。
在发病初期(0~5天),患者表现的症状与感冒类似,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疲乏无力,淋巴结肿大是猴痘与天花相比的独有特征。
通常发热后1~3天内,患者会出现不同阶段的皮疹。皮疹最初可能出现在口腔中,然后从面部开始,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皮疹的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皮疹从最初扁平的斑丘疹演变到充满液体的小水疱,到脓疱,大约10天后结痂,约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这些皮疹通常非常疼痛。出现皮疹时,患者具有传染性。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意味着无需治疗,患者会自己痊愈,症状通常持续14~21天。然而,根据病*的暴露程度,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严重患者也可能死亡。
目前主要流行的两种猴痘病*中,西非病*株记录中的死亡率为1%,刚果盆地病*株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在10%左右。近日在欧洲发现的猴痘患者的病*为西非病*株。
猴痘病*传播方式猴痘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直接接触到受感染的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粘膜伤口。人类之间的二次传播主要由于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者被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比如患者皮疹破裂后流出的液体沾染的衣物、床单等)。猴痘病*可以在呼吸道飞沫中存在,不过通常需要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才能够传播。因此,感染者的家庭成员面临较大的感染风险。专家提醒:严防输入
由于目前感染的源头尚未被确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卫生机构均建议加强对当地皮疹病例的监控,以及对可能病例的追踪和溯源。由于猴痘的有些症状跟其他出现皮疹的疾病相似(比如带状疱疹,性传播病*造成的皮疹),可能有些猴痘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医务人员在发现症状与猴痘相似的患者时应该考虑猴痘病*感染的诊断。尽早发现病例,并且对可疑病例的隔离和追踪,以及提高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警觉性,是预防二次感染,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
专家表示,面对全球多国出现散发猴痘,我国一定要守住“国门”,外防输入很关键。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沈*表示,近期应禁止可能传播猴痘病*的动物(包括啮齿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以下简称相关动物)入境,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交通工具、人员和货物的检疫。
华山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