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养活了黑诊所的医生们 [复制链接]

1#

毫不夸张地说,“黑诊所”仍将为深圳底层的老百姓的医疗健康服务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有人会问笔者为何如此自信?是否在口出狂言?也许有些武断,在近二十年来,这些不合规的黑诊所、私立医疗机构在慢慢地合法化,一方面是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另一方面是疲于应付工商局的处罚,还有一方面,高校医学院校扩招,使得医学人才多了起来,医院的各科室规模也在扩大,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生开始和“黑诊所”的医生要在正面竞争病人资源,在未来的二十年。

医院医生与患者交流病情

为什么在医疗水平逐渐规范的大环境下,“黑诊所”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呢?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深圳的人口结构,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新兴一线城市,只用了不到50年。很多的流动人口在这座城市安家,结婚生子,几千万的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流动人口,笔者不久前曾到市里一所医院心内科实习,在对一位四十多岁的患者询问病史的时候,刚好吊瓶里的液体快没了,就呼了护士过去,护士给患者换药时,问了一下患者的职业,患者说自己是在华强北搞手机零售的,就是个体户,但是近两年因为疫情行情不好,一直在关门歇业。我内心愣了一下,我以为面前这位患者有固定工作,有医保报销,结果护士纠正了我心中的答案。转念一想,这个科室是心内科,很多心内的病虽然是慢性病,急起来也是能要人性命的。也就不难理解底层老百姓的想法,医院,小病诊所解决。当然在城郊,流动人口少,药店也就代替黑诊所开处方。比如当下流行起来的某团买药,与当下“黑诊所”和医院竞争基层的医疗市场,试图借互联网分医疗业的一杯羹,而医院也紧跟互联网大潮,和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了远程问诊、互联网看病、互联网买药这些新业务,当然,“黑诊所”更多的是靠病人的口碑,口口相传,有着“以老带新”这种稳定的病人资源。

深圳总得来说,医院比较少,新兴医院还未发展起来,没有病人资源的这种宣传力,还需要几十年的沉淀,一方面是深圳土地资源紧张的关系所导致,对于财*而言,建医院投入成本大,土地资源的回报率不高,而和开发商合作,建商品房,反而能获得短期丰厚的回报。

我身边较为成功的一位“黑诊所”医生,原先是在药店二楼给附近住的人看病,我从小发烧感冒咳嗽这些,都是在那里拿药吃的。当然我长大一点,就对“黑诊所”不再抱以信任,医院看病,特别在新冠时期,我腹泻的的症状和新冠的症状之一吻合,结果去了发热门诊,发热门诊感觉上像社康,里面的医生什么病都看,排除了新冠后给我开了一盒抗生素胶囊和一盒蒙脱石散。虽然现在生病知道提前挂好号,到医院看病,不再去“黑诊所”打针拿药,我还是由衷的感谢“黑诊所”对我的健康的一种保驾护航吧,毕竟那也代表了一个医疗水平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时代。然而在母亲看来,她的咳嗽只有“黑诊所”能治,虽然过了段时间又可能会复发,一直治不好这个咳嗽。医院,她的想法永远是做的检查一堆,然而最后白费力气,开的药也吃不好。我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有时候我们过于纠结一些生理上的反应,使得这种生理性反射逐渐成了一种病。也许她对于咳嗽有一种执念,认为咳了就是病了,每年要去诊所医生那打吊针才能好,开的药不管用,每年花个小一千。实际上我们对于疾病仍然还是有一些观念需要纠正,跟外国预防性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不同,小孩一有感冒发烧就得吃药,我在网上看到美国一个中国宝妈的小女儿发烧了十分可怜,没有药,因为医生不开药,认为这是小毛病。在中国则需结合国情去考虑,要看病人的意思,或者说,医生的话甚至在危重的病面前仍然只能是个参考,病人或者病人家属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压力,随着人们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变,至少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对于疾病的认知和父辈一代相比将会有所提高。

乡村医生对村民进行随访

回到标题,是什么养活了“黑诊所”的医生们?医院的偏见所造成的,也有人口结构的原因,还有医疗资源两极分化的局面造成的,一方面没有医保的流动人医院就医时要考虑经济问题,照顾的更多的是有医保的人,医院在把流动人口“拒之门外”的同时,基层医生的水平得到了锻炼,在面对一些小毛病方面,基层诊所医生有相对丰富的经验,虽然说医学不论怎样,对于患者都是不太公平的,这种医患信息的不对称、知识的不对等在一段时间很难改变,让人感到格局明朗的是,医学院校扩招的同时,医学人才的扩大,使得医学对于老百姓来说不再是一门神秘的科学,他们的子女也会为他们进行科普,这种知识不对称的局面在打破。而对于“黑诊所”医生来说,不但是看病的经验丰富了,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深圳流动人口占比重的这种结构在未来的二十年很难改变,当然人口老龄化也在加快,长期来说,流动人口中大多数是年轻群体这种属性,又或多或少在塑造和影响着各行各业发展的局面。

青年医生在基层为人民服务

而医院来说,这几年也在不停地改革,一些乱收费或者与医药代表合作的这些私人行为也得到了改善。应该来说,医疗水平趋于透明化和规范化,在这个舆论发达的时代,做一个好的医生要受到舆论媒体监督,不仅面临医学大环境这种优秀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还有舆论压力和对病人诊疗的规范性,而这些都在推动医学和社会的进步。

社康医生为老人测量血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