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1日,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钟老变老钟,钟南山院士做错了什么
网友:钟老,再也不是人民大众心目中的“守护神”、“定心丸”了。
在疫情没放开以前,钟老一直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有钟老在,我们面对新冠没有那么恐慌,信心十足,钟老在我们普通老百姓心中就是一颗“定心丸”。
但是,疫情放开以后,很多人对于钟老太失望。网上甚至有不少的人,直接开骂和指责。
从“神”一般的存在、人人敬仰的钟老,到如今的老钟,这位86岁的老人到底做错了什么,惹得这么多人震怒呢?
钟院士毕竟也是一个凡人之躯,并不是真正全能全知的“神”,更不是拯救人世的万能救世主。
一个86岁的老人,在复杂多变的疫情发展态势里,他做了他能做的全部,他不可能全部预判的准确无误,不可能保证每一句话都是“神的指引”!
一句新冠肺炎是普通感冒让网友震怒。
钟南山院士大家都很熟悉了,在国内医疗界绝对是属于天花板级别的,荣获了各种高级别的勋章。
很多人对钟老都是十分的信任,不管是从年广东的非典病毒,或者是武汉开始的新冠肺炎,钟南山院士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疫情极为严峻的关键时刻,钟南山院士在12月15日的“全国高校科学抗疫讲座”中发表演讲说:现在的奥密克戎致死率在0.1%左右,已经不适合叫新冠肺炎了,实际上更适合叫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或者简单点说就叫“新冠感冒”。
把新冠说成是“感冒”,钟南山在众多的防疫专业人员中开了第一炮,这也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没有强大的支撑,这个结论并不是那么好下的,弄不好会误导舆论,影响决策,还会对自己的公信力造成伤害。
阳性患者:新冠肺炎≠普通感冒
新冠肺炎是普通感冒?来看看网友们的看法:
网友飞龙:一直没觉得是普通感冒,都退烧十天了。每次熬夜稍微累着或者吃了辣什么的都会觉得哪里不舒服,特别是胸腔内,不同位置,像岔气一样,休息一下或者吃点药就好了,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情况的。
网友danni:有亲戚是做医生的,告诉我说,即便杨康以后也要好好休息,因为这个病毒还会吸收的,每个人吸收的程度不一样。换言之,现在基本没有什么医生或人能说清楚这个病毒是什么,所以药物上主要还是针对发出的症状,关键还是靠自身的免疫力。医院,现在的情况就是崩溃了,药和机器也不过是维持,扛不扛得过没人打保票的。
在武汉,一位12岁的男孩,感染新冠肺炎后咳嗽一周,父母害怕交叉感染,医院治疗。医院检查时,已经初步发展成肺炎了,有一片肺部已经变成白色了。
正是现实太残酷,与广大民众心中的放开后相差甚远,与钟南山院士的预判大不相符,才招来广大网友的不满,对钟南山院士口诛笔伐。
新冠不是感冒,终于有人说真话
最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王刚说:新冠感染绝对不是感冒,大家不需要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放开封控以后,事情好像并没有按照“专家”所说的那样发展,新冠肺炎就是新冠肺炎,并不是专家口中所谓的大号流感,更不是一个普通感冒。
而且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自称专家的太多了,真真假假分不清,到底该听谁的,谁说的才是正确的,什么人都能够当专家。
比如在对待新冠的问题上,有的学医的是专家,但很多从事社会学的,甚至没有一点基础医学知识的网红,可能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也自称是专家,这样就是误导大众了。
医学是一门充满不确定性的科学,不要责怪钟南山院士
现代医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之上的,而现今的科学水平,远没有搞明白生命的道理。因此,能治愈的疾病,数量是很有限的,大部分要么是自愈,要么是终止生命,也自然终止了疾病(如癌症)。
因此,在疾病面前人类很无奈。这次新冠疫情,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除了隔离,没什么好办法。
医学的不准确性还表现为不同的人,个体差异很大,同一款药,也许对李某的并请有很大的效果,但是可能对张某的并请完全没有效果,甚至还会加重病情。
在医学的可变动范围很大,可调节范围很大,一片药,多一点少一点,关系可能并不大(在一定范围内)。这本质上是原理没搞清楚所致。
与之相对的,现代工程科学就非常准确,如航天火箭,点火后到达预定轨道,事先就可准确地计算出来。
医学的不准确性还表现在医学在不断快速发展,昨天的结论,可能被今天的研究给推翻了。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国有难,召必应。“国士无双”,钟老受之无愧
国有难,召必应。
年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抗击非典结果可能就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样。他最早制定出临床诊断标准,他率先探索出防治经验。
时隔17年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吸病专家钟南山,再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这一年他已是84岁高龄。然而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他始终恪守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爆发,84岁的他再次挂帅出征。他确认了人传人的现象,为国家针对疫情的防控部署做出了决策论据;他建议早发现、早隔离,预测了疫情的大概规律。
在钟南山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国士的专业、从容、信心,是悲天怜人的大爱,更是身为天下先的大无畏。
钟南山院士,成为这场对抗肺炎战役中的一个清晰缩影。然而还有很多的医护工作者,在蓝色口罩和厚重的防护服下,被模糊成统一的形象。
人们或许无法得知他们每一个的名字和模样,但他们崇高的医师职业道德却闪烁在每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身上。
让我们向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医学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