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本需要两个人在现场进行的“双检”却只由一个人完成,复核的签名里却造假填着两人。可想而知需要两个人互相检查监督进行的称重和投料工作,现在完全由一个人来完成,很难保证不出现问题了。而且出现问题都很难检查发觉。
2、现场投料不足的时候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流程进行上报补充材料,而是错误地拿走了车间里附近现有的安眠药成分,所以就造成投料错误,安眠药成分大幅度超标。
日本网友见到这个新闻也都吓得不轻。“治脚气的药都能吃死人?太恐怖了!”本以为这已经算是最糟糕的情况了,却没想到这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就牵扯出更让人严重的结果:原来小林化工造假记录居然有40年之久!他们生产的种药品里面有80%都存在造假记录。这是什么概念啊?!百分之八十!已经超过半数了!不知道这40年间有多少人吃的多少有问题的药物,又间接导致过多少危险的发生,造成了多少人身伤害和安全隐患。一家成立于年的老企业,一直从事医疗药物的研发和生产销售,却能做出这么多昧良心的操作,真的让人咂舌。而我们一直认为的外国产品制造和销售在本国的产品质量会更有保障这个结论看来也不再管用了,比较小林化工四十年来对本国人民的欺骗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此“小林”非彼“小林”事情一出,咱们当妈的想必都一样慌。小林可是日本老牌了,是不是咱们买回来的他家东西都中招了呢?小林制药和大家一样慌,因为他们和小林化工并不相关。所以如果你家里的“小林”是“小林制药”而非“小林化工”的话,就别太担心了。目前我们中国只批准了“小林制药”的药品进入中国,小林化工的问题药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如果大家有从日本人肉背回来的,或者代购日本购买的“小林化工”的药品,那最好就别用了,安全要紧。日本制造被拉下神坛这两年,以品质闻名于世的日本制造接二连三地被曝出了问题。不仅是“小林化工”一家,还有最近三菱汽车也被曝出造假油耗数据25年;日本第三大的钢铁企业神户制钢篡改部分产品技术数据以次充好;日本高田安全气囊部分测试数据篡改导致多品牌安全气囊有隐患,一度被称为“死亡气囊”……不仅这些,还有和我们有孩家庭息息相关的产品也出了许多问题。日本知名乳业品牌“雪印”最近回收了一批面向0-12个月的婴幼儿液态奶,因为其中可能混入了金属罐外包装的小碎片!“雪印”在年的时也有过一次严重的大面积中*事件。那一次,日本有大概一万五千名消费者在引用了他们的低脂牛奶后出现呕吐和腹泻等等食物中*的症状。原因是雪印工厂把有质量问题细菌污染超标的牛奶原料继续使用,使制作出的相关批次奶制品全部有问题。年10月份,日本紧急召回里万瓶的买面包超人感冒糖浆。这款糖浆一直很受妈妈们的欢迎,草莓味桃子味什么的,小朋友接受度很高,样子也很可爱。但是保质期年10月到年7月之间的产品居然“出厂前未完成质检”,所以被紧急召回。你能想象么?这么大的品牌居然有几百万瓶产品没有质检就直接进入市场了!不可思议!宝妈们快翻翻看自己家里的药箱,如果有使用期限在这个时间段的面包超人感冒糖浆记得赶紧扔了千万别给宝宝喝。年日本神户牛肉造假,年日本北海道“白色恋人”私自篡改食品保质期,年“不二家”使用过期牛奶制造产品……“工匠”变“躬匠”从日本汽车制造业,到神户牛肉食品行业,再到小林化工的药品行业,造假丑闻看来已经波及诸多行业了,除了一次又一次的鞠躬道歉,承认自己造假,再去召回产品……想必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一些礼貌,习惯用鞠躬来表达敬意或者诚意。所以每次看到日本一有大事件需要问责,总会有相关负责人出来鞠躬致歉的报道。有诚意的鞠躬道歉固然好,但是如果每件事都只是出来鞠躬致歉,“对不起大家,我们错了,下次还敢”,又有什么意义呢?网红未必真的好其实又何止是日本产品,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东西,在代购的描述之下变得“神乎奇乎”,有时候被推成“网红”的许多产品,其实并不名副其实。就比如前几年在代购口中的DC网红减肥药,号称安全健康无*副作用,可是这个减肥药含有多种我们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成分,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减肥药在我们国家其实已经算是*品了!购买和使用这种减肥药,会当作吸*被留下记录的。如果一个人被留下吸*的档案记录,那可是很麻烦的,坐飞机都要报备,警方常常会对你进行尿检……还有最近很流行澳洲的一款去油丸,代购们宣传的卖点也是“轻松减肥”。这个去油丸的有效成分是奥利司他(orlistat),这个成分在澳洲是处于OTC和处方药之间的一个级别,叫做半处方药(pharmacistonlymedicine),虽然不像处方药那样严格管制,但是也需要和药剂师咨询之后再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也就是药剂师限制药品,这个在去油丸的外包装上也有明确标明。而且这款药是不推荐BMI在27以下的人吃的。但是在代购的朋友圈里,这款去油丸俨然成为了减肥万用药,无论你说自己是什么样的身体状况,只要你觉得自己胖,你想要吃,代购都跟你说合适,都推荐购买。理性购物最重要说来咱们消费者也挺苦的,原本想着大家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总不会错吧?所以每次要买点啥都勤快地做做功课,小红书查查知乎搜搜哪儿哪儿看看,功课做了一大堆,最后发现到处都是托儿,说的都不一定是真话。想想买大品牌总保险了吧,毕竟大品牌不会拿自己的招牌开玩笑吧?好了,现在连向来品质享誉全球的日本制造也被拉下神坛,一拉就是一大串,让你看着一大堆鞠躬道歉各个株式会社的社长,心里除了无奈还有恐慌。这信任危机一旦产生,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消解。我们只能说希望全世界的企业和销售者都能更多的把品质和良心放在利益前面,而咱们这些普通消费者,努力努力再努力地擦亮眼睛,仔细甄别产品吧。反正我自己最近代购的热情确实是消减了不少,总之咱们一起理性购物,别太盲目跟风,网红产品啊也未必就是真的好。——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