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史欣德
第二十三个中成药解说,小柴胡颗粒
[药品性质]非处方药。
[方剂组成]柴胡g*芩56g姜半夏56g*参56g生姜56g甘草56g大枣56g。
制法:
以上七味,柴胡、*芩、*参、甘草及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姜半夏、生姜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约ml,回收乙醇,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入适量的蔗糖,制成颗粒,干燥,制成0g;或与适量的糊精、甘露醇等辅料制成颗粒g;或与适量的乳糖制成颗粒g,即得。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性状:
本品为*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或为棕*色的颗粒;味淡、微辛〔规格(2)、规格(3)〕。
[剂型用量]:
颗粒剂:每次1~2袋(每袋重10g,无蔗糖:2.5g/4g),日3次,开水冲化,待温服。
小儿则根据年龄适当减量,用成人的1/3或1/2量。
注意:
风寒表证者不宜使用。
规格:
(1)每袋装10g(2)每袋装4g(无蔗糖)(3)每袋装2.5g(无蔗糖)。
贮藏:
密封。
[适应人群]任何人群。
[用药指征]
形貌:面*少华,表情偏淡漠。
症状:①发热,或恶寒发热交替,或汗出;
②胸满胁痛,精神不振,心烦,入睡难,肩紧不适;
③不欲饮食,恶心欲吐,口苦,咽干,目眩;
④常于经期感冒发热,行经突然中断;
⑤老年人突然厌食;
⑥头痛,手足心热;
⑦大便或干或溏,或小便不利。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
脉象:浮细,或细弦,或弦。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胃肠型感冒、慢性胆囊炎、血管神经性头痛、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
外科疾病:术后发热。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妊娠呕吐、产后感冒发热。
小儿科疾病:小儿感冒发热。
[巧用活用]
①发热不恶寒,咽喉疼痛,唇红,小便*,舌尖红赤,可配银*颗粒或板蓝根冲剂同用。
②感冒发热恶寒,头昏头胀,恶心欲吐,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腻,可配藿香正气口服液同用。
③感冒时口干鼻干,烦躁以入睡,齿衄,小便*,可配加味逍遥丸同用。
④感冒,鼻塞,咳嗽,咽喉有痰,大便臭,舌苔白腻者,可配保和丸同用。
[注意事项]
①感冒发热症状较重者,首次服用剂量可以加倍。
②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后停用,无须长期服用。
③发热时恶寒症状明显,周身疼痛,无汗,口不干,睏乏者不宜用。
④感冒发热服药一天无效者停服。
⑤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务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