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07.19
暑热天气到来,为了防暑,家里的常备药清单上又多了几种药,其中,基本上家家都备藿香正气系列产品,市场上藿香正气系列产品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小孩用,应该如何选择呢?
认识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古代传承运用的主要是散剂。藿香正气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基本组成是: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上为细末(即将以上材料研成粉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钱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汗出,衣被盖,再兼并服。
在这个散剂中,藿香用料最重,是整个方子的君药(即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其辛温芳香,外散肌表的风寒,内化体内的湿滞,辟秽和中,升清降浊;紫苏叶、白芷辛香发散,外解风寒,兼化浊湿;半夏曲、厚朴燥湿和胃、降逆止呕。这两组药物能够帮助藿香解表化湿。
桔梗宣利肺气,陈皮理气和中,大腹皮行气消胀,这三味药正好能宣畅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以帮助解表化湿;白术、茯苓健脾以助运化,和中止泻。
这些药物相互配伍,使整个方子既有解表化湿,又有理气和中的作用。在体表能使风寒得以解除,在里能让湿浊化开,整体使气机的运行通畅,体内的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人体不舒服的症状自然也就解除了。
藿香正气的适应症
藿香正气的作用范围非常广泛,且疗效显著,我国古代许多医家,都有对其的记载:
“
《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
《临证指南医案》“夏季霍乱吐泻,通用藿香正气散。”
《景岳全书》“若外感风寒,内停饮食,头痛寒热,火卫吐泻胀满者,宜藿香正气散”
《医宗金鉴》“若自呕吐已,又泻利止,仍有头痛身疼恶寒,更复发热,使里解而表不解也,宜用藿香正气汤或香薷饮,散而和之可也。”
对孩子来说,藿香正气最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比如:
暑邪夹湿:夏季天气炎热多雨,外邪主要以暑邪夹杂湿邪为主,一起侵犯人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侵犯脾胃,导致脾胃的运化失常,水湿内停,从而引起孩子腹泻、肚子胀满闷痛等不适;
外感风寒:暑邪性质升散,夏天孩子阳气外浮,肌表腠理疏松,容易感受其他邪气,尤其是风寒。如果运动后吹空调、吹风扇,或者洗澡、游泳后不注意等,就可能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外感表证;
胃肠型感冒:如果本身有外感,再加上肚子受风,孩子很快就会出现拉肚子、呕吐、发热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型感冒;
外感暑邪:即中暑或伤暑,如果孩子出现体温升高、出汗、身热头痛或恶寒无汗、关节酸痛等表现,很有可能是感受暑邪了,有时还会伴随严重的腹痛腹泻。
以上情况下,都可以服用藿香正气产品来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
如何正确选择藿香正气系列产品?
藿香正气的原方是入散剂的,但散剂不好制作和保存,服用口感也差些,所以,后来市场上就出现了很多藿香正气系列的产品,比如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等。但并不是所有剂型都适合孩子。
藿香正气滴丸和藿香正气胶囊,吞咽困难,不适合孩子口服。藿香正气滴丸的剂型是每袋约96丸,每次一袋,一日两次;胶囊类剂型每粒也是比较大颗,孩子自主吞咽能力弱,口服过程中容易卡在喉咙,发生危险。
图片源自网络
藿香正气水内含酒精,不适合孩子服用。藿香正气水的剂型是酊剂,是用规定浓度的乙醇配比制作的。简单来说,就是里面含有比较高浓度的酒精。虽然藿香正气水对成人的效果好,但喝过的都知道,是比较“辣喉咙”的。
图片源自网络
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酒精,口感相对好,小孩比较容易接受。虽然如此,但小孩要口服,也要注意用药安全,建议通过医师的正确指导来选择合适的剂量,家长最好不要自行加减。
图片源自网络
如何正确使用藿香正气类产品?
藿香正气口服液,除了口服外,还可用于外治。
如果孩子是外感风寒初起,可以在泡脚的时候,加用藿香正气液,泡脚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以孩子微微出汗为宜。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若精神很差,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此外,口服用藿香正气液时,还可以配合小儿推拿,帮助孩子祛散风寒,同时健脾化湿。具体用哪些手法呢?
?外感四法-次,顺运内八卦-次,揉阳陵泉、丰隆-次;
?有呕吐的孩子,配合使用横纹推向板门-次,逆运内八卦-次;
?有腹泻不止的孩子配合板门推向横纹-次,平推大肠-次
外感四法-开天门
外感四法-推坎宫
外感四法-揉太阳
外感四法-揉耳后高骨
顺运内八卦
揉阳陵泉
揉丰隆
横纹推向板门
逆运内八卦
板门推向横纹
平推大肠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